写作思维:开阔一些 再开阔一些(10)

——举例说明新闻报道的简洁经验(第二部分)

更新: 2016年11月28日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接上文

五、其它比较典型的悬念类型

1、误会

例:这天,王姐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一大早,就要去城里买台电视。骑车出了村口,听到后面有人招呼自己,一看是刘家的刘大妈。王姐想:“刘大妈是炼法轮功的,电视上说了他们杀人放火啊,我得快点跑,别让她杀了我。”王姐更加快了速度。刘大妈不得不快跑,喊:“快回来,你丢东西了!”刘姐想:你这是糊弄我,我回去,命就没有了。王姐更快了。刘大妈再喊:“你丢了包了!”王姐“急中生智”回头说:“包给你了,我不要了!”

可是,刘大妈还跟着她跑。跑出一里多路,王姐偷偷回头看刘大妈累的有些跑不动了,王姐感觉安全了许多,心里踏实了。她想了想:这老太太杀我?不大可能吧?再说人家刘大妈天天把公用的部分打扫干净、对别人特别热心(举例,回忆,作者给读者讲真相的机会来了)而且,共产党骗老百姓是拿手绝活,也不能完全相信电视上说的。

此时刘大妈再次招呼王姐,举起一个黑色塑料袋,王姐一看:这不是自己的塑料袋吗?里面装着买电视机的三千块钱呢!王姐恍然大悟,连连道谢。(话题再转到讲真相)

刘大妈问:“你去买啥去,这么急啊?”“我家电视机坏了,我去城里买。”刘大妈帮王姐收拾好钱包:“天天看共产党骗你的节目,你还没看够啊?”王姐问刘大妈:“刘大妈,我知道共产党骗人,我不信,可法轮功,我也不赞成!”“为啥?”“法轮功又自焚、又自杀、杀人的,我接受不了。”刘大妈乐了,说:“傻闺女,还说不信共产党呢,说法轮功自杀、自焚的,是谁说的?”“央视啊。”“央视是谁办的?”“哎呦,我明白了,是他们造的谣!”(刘大妈开始讲述真相)刘大妈说:别看邪党的电视了。王姐一想:也是,刚才这一幕都是信了共产党的节目,“哪,咋办?咱们不都这么活着吗?不看共产党的电视台,还能看到啥?”“新唐人电视啊,……”(推广新唐人)

这个故事目前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進入悬念的时间拖的太长,要上来就使用悬念才是最佳的方案。“这天,王姐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一大早,就要去城里买台电视。”(读者知道会有故事发生,但悬念不明显)可以修改为:“这天,王姐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一大早,就要去城里买台电视,但没想到,“惊险的一幕”一出村口就上演了。”或在题目上下点功夫,《王姐买电视,路遇“惊险”》

2、欲扬先抑

例:王老伯多少年没回村了,这天回村,正好赶上了大家按手印保释大法弟子张大龙,大家让王老伯也来支持。“让我给他按手印?让我保他?我还没老糊涂到那种程度!”王老伯说起张大龙来就一肚子的气,王老伯说了许多张大龙的调皮捣蛋的事情(举例略)。

村里的虎子对王老伯说:“他现在不这样了。”王老伯问:“咋的?他更坏了?”“没有,他变好了!”“变好了?!变好了?好人还能被抓起来?”“现在好人被抓的多了,我们亲戚……(大家举例说共产党的历史、许多好人被迫害死。此时,千万不要马上揭开悬念,因为这里是为了留下给读者讲真相、揭露邪党历史的时间)王老伯说:“那些人是好人,我承认,是被共产党害死的,可这个大龙算啥好人?”虎子说:“他炼法轮功了。”王老伯更激动了:“啊?!他还炼了法轮功了,那更坏了,杀人放火、自杀自焚啊!”此时有人给他讲基本真相(略),王老伯说:“你们说的,我相信,共产党干的出来,但大龙这小子变好,我还真不相信。”(王老伯这个疙瘩不解开,悬念就会再次延续,作者可以再次讲真相)

虎子说:“你说村里的路是谁修的?”“谁修的?”“大龙啊。”“是这个臭小子?!是他?!”之后再讲述大龙的好事,最后解开疙瘩。悬念也就没有了,故事也就讲完了。

如果按照一般的写法:“王老伯多年没有回村,听说张大龙浪子回头的事情,很感慨,也在手印营救的信上签名了。”这样写,故事性就没有了,现场感的真实感就更没有,最关键的是影响了可信性,不过,这个例子有个问题,悬念“出来”的太晚,应该修改,比如:多年没有回村的王老伯,今天回来是来看他的老伙计张老伯的,但一到村头就听到了最让他“闹心”的那个人的名字。(悬念在第一时间就出来了)(这也应该是一个“误会类型”的例子)

3、巧合

例1:李丽发现“那个人”一会儿做好事,一会儿就做坏事(悬念出来了)。

下面细数“那个人”如果帮助别人、又看到“那个人”如何如何坏、迫害大法弟子(具体事情此处略),渲染完好事和坏事之后(讲完真相了),读者就会确信事实了,再让一位人物解开谜底:这是孪生亲兄弟,长的一样,但人性不一样,一个坚定修炼真善忍、维护大法、一个残酷迫害大法。

例2:绑架张正的恶警,正好是张正的学生、亲人、朋友、救命恩人、恋人等关系,恶警将如何做?

例3:《一天三遇“法轮功”》一天三次遇到法轮功学员的经历(做好事)

4、选择

派出所警察有抓法轮功学员的指标数量,片警冯海发愁:“上面让我在我的片内抓一个法轮功”,抓谁呢?他的片区有三个大妈,抓谁呢?他列出了这几个大妈的经历,第一位刘大妈,做了许多好事(举例说明法轮功学员如何做好事),我抓她,我也太缺德了。

第二位李大妈,七十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举例,李大妈修炼后的身体变化)家里人特支持,我抓她,她家人肯定也不干呢!

第三位康大妈,有文化,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我也说不过人家啊?(举例,他们之间的对话,作者借此机会把大法弟子破解党文化和基本真相说出来);
另外,同修在明慧网《“济公吃肉”谱前奏》一文中,对悬念的设置也有一定启发,制造超常与反常,比如,《学校里的刑具》、《罪恶的鲜花》、《宾馆里的两记耳光》、《他拔掉了妻子的输液管》;多帮助读者提问(包括议论文,也应该多提问,让文章始终有向前的牵扯力)

六、延长悬念——创造讲真相的最佳空间

当一切都知晓的时候,故事已经不复存在。设置悬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延长悬念。

作家狄更斯成功的秘诀是:“让他们笑,让他们哭,但更重要的是要他们等。”柯南•道尔在小说中设置悬念时也常用这一种“缓兵之计”,他有意的细叙了与案件相关联的情节,延长了答案公布的时间,故意放缓了叙事的节奏。

在这一点上,中西方作品有相通之处。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说:“写急事不得多用笔,盖多用笔则其事缓矣,独此书不然,写急事不肯少用笔,盖少用笔则急亦遂解矣。”写紧急事件时会特意放慢叙事节奏。就是说只集中写矛盾的展开,却急于写矛盾如何解决,有意加深读者的悬念。有人称作“蓄势待发”以便一鸣惊人。

最主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延长悬念,在这个空间里讲述真相,这个空间是读者必须越过的一个广场,也是我们写真相文章的最终目的。而我们同修的作品往往急于全盘说出“底牌”。

写到这里,我想起师父的讲法,师父在《二零零三年元宵节讲法》中说:“你们呢,突噜突噜突噜都说出来了,(笑)不装事儿。(众笑)”

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延迟悬念,上文中举了很多举例,我们再举一个常人的例子,帮助我们打开更多的思路。

希区柯克曾用一个例子说明最好的悬念:三个人坐在椅子上聊天,椅子下面有一个定时炸弹,5分钟后爆炸。故事的第一种安排是三个人聊天,没有交代炸弹的事情,5分钟后炸弹爆炸了,受众只是在爆炸一瞬间感到震撼,其它时间没有紧张感、没有心理期待。第二种是告诉受众有炸弹,开始受众会感到焦急,但他们的耐心是有限的,既然知道肯定爆炸,就没有兴趣了。第三种是告诉受众有炸弹,然后描写三个人聊天的情节(延长悬念),三分钟后,一个人说走(延长悬念要有度,所以,这里就设置个波澜),这时受众的紧张感得到缓解,但另外两个人说不行,再聊一会:又过了一分钟,两人说要走了,受众的心又一次看到了希望“赶快走吧”,第三个人说再等一会儿:剩下一分钟,无论炸弹是否爆炸,都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不过,最高的写作技巧,就是让读者看不出你运用了技巧,千万不要弄巧成拙。

(待续)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