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源正水自清 大信行天下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2005年10月8日】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除去佞臣(奸邪谄上之臣)。唐太宗对此说:“朕所任命的官员,都以为是贤臣,卿怎能知道佞臣是谁呢?”上书者说:“臣居住民间,不知道谁是佞人,请陛下假装发怒以试群臣,如果能够不畏惧雷霆之怒,直言进谏的则是正人;顺情阿谀奉承的则是佞人。”

太宗对封德彝说:“流水是清还是浊,是水源决定的。君王是政道的源头,百姓就像水。君王自身做假欺骗,却要臣下做到公正正直,这就像水源头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样,在道理上都是行不通的。朕总认为魏武帝狡诈,深为鄙视他的为人。这样,岂能作为教令?”对上书人说:“朕想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想以做假欺骗之道教化民众。卿的话虽然好,朕仍然不能采纳。”

贞观十七年,太宗对侍臣说:“《左传》称‘去食存信’,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日项羽已经进入咸阳,已经控制天下,如果他能大力推行仁信,谁能夺去?”房玄龄对此说:“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缺一不可,能尽力行使,很有益处。殷朝纣王轻慢侮弄‘五常’,被武王夺取天下,项羽因为无信被汉高祖所夺,真如皇上所说的。”

(取材自《贞观政要》)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