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2005年10月3日】《左传》中说:“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尚书》中说:“改过不吝。”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所以,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进行改正,这是一种勇气和美德,也是不断的完善自我、取得进步的阶梯。

明朝的文贞公徐阶,有一次奉命到浙江的中部督学。有一位秀才,在他文章的结语中,写了“颜苦孔之卓”,徐公就把这五个字涂掉,并且还批了“杜撰”两个字,把他的成绩列为四等,而且还要处罚他。秀才就向徐公禀告说:“颜苦孔卓这句话,是出自扬子法言这本书中,并不是我杜撰出来的啊!”

徐公听了之后,就站起来向秀才说:“我只是侥幸,比你早些时候取得功名,而实际上,我并没有什么学问,所以才几乎犯下了责罚你的严重错误啊!”随即就把秀才的成绩,改列为一等。

当时的人,都很佩服徐公的雅量。后来徐公的官,做到了大学士。

明朝的名臣高攀龙(字景逸)曾经说:“发现过错可以求福,自我反省可以免祸。时常看见自己的缺点,就是走在吉祥中了。自己承认不是,别人便不好意思再开口指责了。不是说在遭遇横逆时,暂时承认自己的不是。其实人非圣人,怎么能尽善尽美呢?别人来找我麻烦,多半是我咎由自取。我们应该反省自己,道理自然就会发现。这样,我的心愈细密临事便愈精详,一番经历,一番进步,节省了多少气力,增加了多少见识。小人之所以是小人,就是因为总是看别人的不是。”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