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不得法做不到真修之原因

EMail 转发 打印
【明慧网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师父明确告诉我们:“因此你们必须学好法,成为真修者才可胜任,才是兑现神圣而伟大的责任。”(《致参加台湾法会的大法弟子》)

我理解,如果整体上是真修状态,师父就不会这么说了。最近,和几位同修交流,总是觉得虽然每天法也学,讲真相的事也做,但就是看不到法的更深层内涵。那问题出在哪里呢?向内找我发现其根本原因是我们一些人不自觉的把自己“置之法外”了。

对于师父讲的法,一些学员有时会不自觉的认为这句话跟自己没关系,那句话只是讲了一个天机,或者是说历史上的某个故事,甚至认为某些话是说常人的。这是自己的观念使自己不能把自己放到法中去悟。

举个典型的例子:

师父为什么要正法?宇宙中的众主众王为何要下来?师父这些年在法中从不同的角度都讲了,特别是近期的新经文中更是明确开示。但有的学员只接受师父讲的符合自己心愿的部份,而不能接受师父讲的全部。

师父在《为什么会有人类》中说:“天体宇宙在成住坏的过程中一切都不纯净了,都不如初成时好了,才会走向“灭”的。也就是说天体中的一切都坏了,众生都不象初始时那么好了,生命也都不纯净了,都有罪业了,所以才会灭的。宗教中把这种罪叫“原罪”。为了挽救天宇,创世主叫众神、众主下世在此环境中当人,吃苦、提高、消罪,重新塑造自己,从而再回天堂。”

师父在《为什么人类是迷的社会》中说:“天体宇宙会走到灭的一步,是天体与天体内众多宇宙和其中的无量众生,包括各个宇宙内的众主、众王、众神,在漫长的成、住、坏、灭的过程中,都变的不如初成时好了,也就是说漫长岁月中都不符合自己所在层次的标准了。这是生命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末后一到,创世主同意天体中众多的神、王、主与更加巨大而各个主掌天体一方的大神、大觉下世转生成人,封住他们所有的智慧与能力,在最苦最无能力、无智慧、完全封闭的人体内吃苦消业,在苦中凭着正念守住善良本性,那才能被众神与创世主正视,才会被未来承认。那些在人类社会中反复转生渐渐消去罪业、善德越来越多的人救度中必被选中,末后之末开启救度时,一定会被创世主救度到新宇宙。”

交流中大家表示,过去一直认为师父讲的天上的神偏离了法,下世是为了利用人体消去罪业等跟自己没关系,那是在讲常人,而自己是最好的生命,是专门下来助师正法的。我想,如果我们在上面都是最好的生命,那宇宙怎么走到坏灭的?师父为何要正法?法是讲给修炼人的,为何自己不在其中?有的同修感到很惊讶:是呀,自己为何一直这么认识呢?学员的这种认识有多大的代表性不知道,但据这几位同修介绍,她们周围的学员大多都是这样理解的。

不承认自己在上面就偏离了法,有了罪业,不就是不想接受师父正法吗?当然我们肯定是没有意识到,谁都不会真的不想接受师父正法。但实际上却起了这个作用,成了旧势力不让学员修成的一大借口。

对于师父讲的其他的法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误解?我们不知道。但此一点就足以给修炼提高造成了巨大障碍。一个生命不能正确理解法,接受法,拿什么指导自己修炼?又怎么能做到真修呢?

大法弟子正法修炼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接受创世主正法的过程。

有个同修说:“我把法都背下来了,为什么遇事还是想不到法或不知道怎样在法上认识?”学法、背法的目地是同化于法,真正理解和明白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说我悟到什么法理时,其实是法展现给自己,不是自己有多聪明。但法为何有时展现,有时不展现?最根本的原因是法不能在展现给你的同时,不能又展现给你的思想业和你身上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学员执著心很强、观念很重或有很不好的思想业时,法就无法展现。另外,法对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要求,随着修炼层次的提高要求也越来越严,差一点都看不见法。

另外,我们还看到一个因素,就是有的国家和地区人普遍很讲礼貌,注重表面的文明,说话办事尽量不让对方不舒服。这在常人中是很好的美德,但对于修炼人可能就成了一种障碍。当同修间发现问题时,多是不敢直说,互相客气,说话婉转,其结果是无法触及到真正的执著,大家都不喜欢被“伤害”,稍微受到点刺激,怨恨心就起来了,再加上海外的整体生活环境比较安逸,这就形成了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不能真正实修的环境。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到了这个我们身处的修炼环境必须改变的时候了。

今天,整个人类社会都在巨变中,也许离师父法正人间的时间真的不远了。能否达到标准,跟随师父一起進入法正人间,是个极其严肃的问题。

师父说:“宇宙正法到了末后,这段时间过后会有一个严肃的筛选、淘汰过程。好自为之吧!经过这一历史时期的大法弟子,神都在尊重你们。自己也要珍惜自己在这前所未有的最邪恶的迫害中能走过来。成为真觉!这才是神认为的伟大!”(《远离险恶》)

大法弟子是一个整体,有义务互相帮,互相救。一个大法弟子修不成、被淘汰,都是宇宙和大量宇宙众生的损失。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