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配合多救人 慈悲救度上门警察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七日】年初疫情突降,我真切感受到大淘汰即将开始,预言说的,同修梦中展现的,真来了,还有那么多遗憾,怎么办?

作为上班族,学法时间少,我开始抓住零碎时间学法。坐地铁时,拿出书背几句。一个体会:三件事同时做好才能提高,如果今天坚持晨炼了,神清气爽,工作效率高,背法快,发正念集中;反之,早上偷懒,可能好几天都起不来,主意识不强,遇到麻烦干扰多,背法慢,发正念也迷糊。

一、整体配合多救人

瘟疫来袭,小区封闭、街上限行,面对面讲真相很难实现。正着急呢,同修A和B来交流疫情中如何更好的救人,给我提供各种类型的真相资料,我又分给其他需要的同修。等到商店营业,我也买了打印机,不再向同修索取,减轻负担。

一次在二楼发《疫情周刊》,刚放到一户门上,听见身后脚步声,一妇女上楼,当时我手中还拿着三本没来得及发放的资料,我不慌不忙微笑迎向她说:“您听说过三退保平安吗?现在瘟疫这么厉害,您知道避疫良方吗?给您看看这个小册子。”大姐笑着接过去,就要开我刚放过资料的门,原来这是她家,我很自然就把门上的资料拿下来说,“哦,这个跟送给您的是一样的,请您记住法轮大法好,祝您幸福平安”。大姐连连道谢,把资料拿進屋了。我对“相由心生”[1]的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大法弟子救人应该堂堂正正,祥和慈悲的正念场可以解体一切不正的因素。

疫情期间,一领导突发心梗做搭桥手术,探视需核酸检测证明,我只有打电话慰问,并突破电话监控的怕心,告诉他遇到危险要念九字真言,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领导很高兴。以前听过真相的外地同学,在电话里提醒他们诚心念九字真言,能够祛邪避难。

同事离职去远方工作,我很遗憾没给他讲真相。他回来办事,我带母亲(同修)去他家,见面才知道,他们准备第二天就全家搬走。母亲三言两语就给他家老人做了“三退”,我送给他们夫妻真相U盘及破网二维码,希望他能了解更多真相。我悟到讲真相要做到实处,不执著退不退的结果。

工作中接触到的来不及讲真相的人,把他们的电话发到明慧网,请海外同修打电话救人。一天,冒出一负面思维:忙碌半天,海外同修到底打没打?当天,一同事说:我收到一个外国的未接来电。师父通过常人的嘴告诉我不该怀疑,正确的路就坚定走下去。在这里感谢海外同修辛苦付出。

二、慈悲救度上门警察

最近大陆搞起所谓”清零行动”。一天早上,两个便衣在门外敲门,在门镜处亮出警察证,说要普查人口。我知道大法弟子要堂堂正正抵制被邪恶操控的警察,不能让他们对大法犯罪。

我心里求师父加持,不要争斗心,要正念面对警察,讲真相救度他们。他们说要见家人同修,签字登记等等。我开始讲家人同修遭受的迫害及给家属带来的痛苦,揭露这场对修炼人的迫害是违法、荒谬的,所有参与的人都在执法犯法,包括今天这登门骚扰,其实都是迫害链条上的一环,劝他们不要参与对善良百姓的迫害。同时启发他的善念:“你从警那天不是宣誓要立警为民吗,你是保卫百姓平安的卫士,为何要骚扰百姓?我们百姓的平安要依赖你的维护啊,我家人同你一样是合法公民,不要执行上头不对的命令。”谈话中几次要陷入争执,我及时调整心态,不在语言上争斗,始终面带微笑。在交流中能明显感觉他们不愿参与此事,其中一人始终不发一言,只是陪同,另一人也说:“我们这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吗,这一大早多睡一会儿不好吗?”最后我们客客气气的告别。

他们走后,我有点动心,担心还会有人上门,又后悔哪句话没说好,慈悲心还不够。后来跟同修交流中认识到,不应在思想中把警察上门当成骚扰,而是看成他们了解真相的机会,我们正念十足的场就会解体背后的邪恶因素,不要看人表面上说什么,不配合、不顺从警察迫害大法弟子,就是在救他,就是真正的善。讲真相有多个角度,可以慈悲唤醒人的善念,也可以揭露邪恶的迫害。不要执著于当时自己的表现,相信在师父加持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好的。

三、抓紧修好自己

生活在充满诱惑的世间,有时候也羡慕常人和睦的家庭生活、丰厚的收入、体面的社会地位。每当人心泛起时,就会看到:我羡慕的人生赢家猝死,我认为的幸福人有无解的烦恼……类似事情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师父时时在看护着我,让我看到人生的无常,不要松懈修炼人的意志。有时生活中的麻烦,知道是师父给安排的提高心性机会,刚提高上去,下一关马上来,都不容仔细思考。

我悟到正法修炼所剩时间不多,师父为我们着急,盼望弟子快放下人心提高上来。我们是肩负救人使命的神的使者,世间的瘟疫、洪水、疾病、战争与我们无关,人间的名利情仇,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修好自己,及时分清并去掉被强加的负面思维,坚定正念,形成整体,抓紧时间多救人。

感谢师父,感谢海外同修,感谢明慧同修,感谢身边的同修!珍惜剩下的修炼机缘,不辱使命。

注:
[1] 李洪志师父著作:《各地讲法十》〈在大纪元会议上讲法〉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