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上古三代时期的天命观(4)

更新: 2019年08月06日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一九年八月六日】(接上文

在三代时期的先民看来,“帝”、“天”不但哺育、滋润着万物,而且主宰决定了大千世界的一切,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雨雷电、水涝旱灾,农作物的生产和收成,还是王朝的兴盛衰败、人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无一不取决于冥冥之中上“帝”、“天”的安排,那时的人对天自然持感恩、敬畏的心。

说到对上天的感恩、敬畏和祈求,祭天固然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封禅也是一种重要形式。

在中国古代,最盛大的国事莫过于在泰山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

古籍中最早提及封禅的是春秋时期的《管子·封禅篇》,书中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他们都是承受天命然后才举行封禅大典的。由此可见,封禅之仪在“三皇五帝”时便已有之。而在三代帝王中,夏禹、商汤和周成王都在泰山封过禅。

那么夏禹、商汤和周成王为何要封禅?《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就是说古代帝王封禅的目的是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向天地报告自己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这再清楚不过的表明了一点,那就是在他们看来,上天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必须感恩、敬畏和祈求的对象。

(待续)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