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生死,转危为安的谢安

更新: 2016年08月14日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一六年八月十四日】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人。人们对谢安的敬重,大概与他的气度有关。在生与死的关键时刻,能够坦然处之,最后转危为安。

权臣桓温埋伏好甲士,设宴遍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朝的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去的结果。”

两人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的宽宏大量,也在神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台阶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朗诵起“浩浩洪流”的篇章。

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

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原文: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出自《世说新语》)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