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心性关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我在修炼路上跌跌撞撞的走这么多年,过的最多的就是心性关,大的小的,一关接着一关,因为悟性缘故,有时过的好一些,有时过的差一些,经常看同修的文章,看到同修们都修的这么好,每每羞愧不已,同时心中又升起正念:“不知怎样的机缘使我这一世得到人身,我一定要跟师父回家,不能放弃这千载难逢而又稍纵即逝的机会。”

我的丈夫是个常人,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不良的嗜好他都有。年底,丈夫说他在外投资的房地产快成功了,需要两头跑,并且又买了一辆车,还在那买了几百平米的办公室。投入的金额我不知道,也不想问,因为他当家,只给我和孩子生活费。在这期间,我早就知道他在公司里包养了一个女人,并且比我女儿大不了几岁。我知道自己是个修炼人,不能和常人一样,我得做好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于是,尽量对他好,各方面尽力去帮助。当然,他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我不能无原则的迁就他。

尽管明白法理,但还是时不时往上翻腾他以前做过的对不起我的事,有时压也压不住,怨恨往出翻,加上有时学法少,法理不清,也许正是这种心的出现,他并没有多大改变,他除了每天晚上照例回家,让儿子看到爸爸在家,儿子睡后,他找借口加班去了,到了天亮,儿子起床前,他又回来了。后来干脆以工作为由每夜加班,并且节假日都没有。我心里全明白,一团物质堵在了心口上,眼看着他离家越来越远,而自己竟然无能为力,后来与同修提到,同修说你得放下那颗心,一放下,他那边就会有变化,可是说的容易做起来难,怎么才能真正的放下呢?怎么就这么难过呢?

这边越放不下,那边表演愈烈,下一关接踵而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登上了那个女人的QQ,看到了许多我怀疑但没有印证的事实,我打开了他的衣橱,已经空了一半,我明白了他不想回这个家了,并且正在转移财产,家里值钱的东西只剩下房子了。

当时想无所谓了,他愿意毁自己,我也没有办法,钱本来就不是我挣的,拿走就拿走吧,因为我们结婚这么多年,他背叛过我不知道有多少次,既不离婚又不悔改,没修炼时,我常年痛苦不堪。修炼后,自以为我放下了,可是半天后,以往所经受过的委屈,对我的各种不公,一幕幕浮上心头,所有的积怨一股脑的翻了出来,顿时,妒嫉心、怨恨心、报复心等等,痛苦的泪流满面,甚至都打算去实施报复。就在这时,突然冒出一念:我已修炼了,这么做合适吗?还是大法弟子吗?

在这种极端矛盾的心态下,我找到了一位同修,等同修听完我的诉说后,同修笑着说:“他走不了,都是假相,他快回头了,你是修炼人,修炼人的家人师父也会管的,你的心得放下,想想自己执着在哪里,仔细找找。”听了同修的话,我心想,这眼看着到这份上了,同修怎么说他要回头了?既然还想不通,回家学法。

满脑子的恩怨情仇,在法中渐渐平静下来,自己深藏的根在哪里:表面上看着好象是为了维护一个家庭的完整,尽量的忍,真实的内心是这样的吗?不是的,是在掩盖其它的心,再深挖,我从结婚就一直渴望常人中的美好生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而这些我多辛苦都没有得到,却被别人轻而易举的得到了(妒嫉心),并且认为她窃取了本该属于我的东西——“丈夫”(怨恨的私心),享受了本该我享受到的物质(利益心),对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自尊心),以后怎么对亲朋好友说(面子心)?

找到了这些心后,发正念解体它们,堵在心里的东西不见了,师父帮我拿掉了。同时也明白了一个理:我是修炼人,那些所谓的美好生活不都是常人想要的吗?并且如果我前几世没做过对他不好的事情,他怎么会今世成为我的丈夫,而且这样对我呢?

法理清晰,我淡然了,该我还的,我都还给他,都是因缘关系,都是业力轮报,是我的东西怎么也丢不了,不是我的留也留不住,放开他,也等于放开了自己。我和同修开了一个小店,不再去想他如何如何,只想自己独立,同时做好三件事,以后一切顺其自然。当他知道我开店后,非常愤怒,以为我嫌生活费给的少,又用钱侮辱了我一回。这次我没动心,随他怎么说。

开店这件事显然是他没料到的,在他外地没有站稳脚时,这个家出现的变化明显对他不利,他感到了危机,因为我的独立会使他操控不了我了,他同时也会失去两个孩子(因为他对儿子还是有感情的,我也明白他想同时拥有两个家)。

我的做法虽然不是故意的,但还是打乱了他的计划。紧接着出现的变化是:实施了近一年的房地产投资失败,计划好卖出的产品没有人要,钱折腾完了,他回家了。

我在师父的点化下找到了执着心,心性提高了,虽然还时不时往出翻,但是已经很弱了,刚一出来马上就能发现,及时去掉。

一直觉得自己修的不好,提高的很慢,仔细想想,从没修炼和修炼后的变化来看,我也有提高,只是自己修的太慢了,和修的好的同修没法比,但是师父没有放弃我,在最关键的时候总是在梦中点化,有时也会借同修或者家里小弟子的口点化我,使我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以上是我在修炼中的点滴,不当之处,请同修慈悲指正。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