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文化】修身证道 垂范后世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一日】轩辕黄帝被称为华夏的“人文始祖”。传说中的黄帝是一位圣王明君,也是一位修道的人,他一统华夏,“职道义,经天地,纪人伦,序万物,以信与仁为天下先”,在治世的同时修身证道,以德教化百姓,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代无论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医书或是养生之书等,多依托黄帝以传道。

有德者天佑神助

相传黄帝生下来两个多月就会说话,十岁时就对当时情形有相当了解,明了自己的责任,注重修身积德,长成后更是个聪明非凡的人物。

他即位后,看到当时诸侯中的九黎族蚩尤暴虐百姓,诛杀无辜。为了拯救人民,他征召各路诸侯兵马讨伐蚩尤。但蚩尤凭借妖术,黄帝之兵不能前进。于是黄帝在琼林台虔诚向上天祈祷,请求天命,西王母便命使者授给黄帝玉符,然后就通天达诚,感动天帝。天帝又命玄女教给他兵机,授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等,赐给他九天六甲兵信之符,黄帝在神兵的帮助下克伏了蚩尤之党,平定四方,天下始归一统。

黄帝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率民以事天。黄帝在打败蚩尤后于当年七月又来祭天,感谢上帝帮助之恩;三年后八月第三次祭天,报答上帝使国家强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他在泰山上举行了“封禅”仪式,即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在泰山顶上筑坛,行祭天礼,叫封;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作平坛,行祭地礼,叫禅。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其余山川神明种种应有的祭祀,他都能虔诚执行,得到人民的景仰和上天的赐福。他得到了天赐的宝鼎——铜鼎,在那时是极其珍奇的;有凤凰衔着卞图送给他,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又有黄龙捧河图洛书献给他,这些都表明是天下安宁、大祥的征兆。黄帝还营建了明堂以祀上帝,开创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的先河。

寻真访道意虔诚

黄帝曾向玄女询问治国之道,玄女回答:“君无为而民自化,君好静而民自正,君无事而民自富,君无欲而民自朴。以文善化,循循诱导;惩恶扬善,扶弱济困;上应天理,下顺民心;行仁义,施德惠;立正法,塞邪道;修庙堂,祭祖明;四方怀德,百姓感化;以正治国,以德服众,以理教化,慈悲宽宏……”黄帝又问:“何谓王道之弊?”玄女回答:“官昏庸而贪,丧德而暴;积乱于内,引患于外;伐民纵暴,好歹倒悬;民冤不伸,恶暴不除;不树中枢,众心散乱;疏于善化,邪风盛行;浪费铺张,天降饥荒……”,黄帝问道“有人隐居山林修行,言能归九天,可否?”玄女回答:“有根基者、有善慧者、有功德者,天必应之,随缘而归。若不修心、修德,多邪念,则难有机缘,纵然修行百年也难归矣。”黄帝问:“可否知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玄女回答:“观现在,就知过去;看今世作为,即知后世祸福。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昭昭,善恶分明。”黄帝本来是智慧绝伦之人,一经玄女一说,自然是声人心通。

黄帝几经跋涉,寻真访隐,问道修道。他东到青丘、过风山,得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所以能够召劾万神;南到圆陇荫建木,观百谷之所登,采若乾之华,所以能长生不老;西见中黄子,受九加之方。又过洞庭湖,登崆峒山,问广成子以大道,然后受自然之经,广成子告诉他至道之精要:“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存神定气,方可长生”。又北到洪堤,上具茨山,得神芝图。回来登王屋山,入金谷洞,问道于滑子。再到峨嵋山,见天皇真人于玉堂,天皇真人讲道:“顺应大道,以德治世,便可以把天下交给他;一切行为合乎天理,便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千般辛劳皆为民

黄帝尊奉有德,任人唯贤,他的贤臣很多,有大填、封巨、岐伯、太山稽、常先、大鸿等,黄帝常听从他们的忠告。黄帝将全国共分九州,提出以“德”施天下,修德立义,惟仁是行;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要求官员节简朴素,以身作则。因黄帝君临天下的时候有“云瑞”,即祥云笼照,因此就以云名官,官吏都以云为名号,如春官青云氏、夏官缙云氏、秋官白云氏、冬官黑云氏、中官黄云氏。有司天地、祭奉神祇的官、治理人事的官、四季专门指导农事的官等,《史记》中记载说:“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黄帝观测日月星辰运行规律以制定历法,划分星度为二十八宿,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教百姓造屋室,筑城邑,以避风雨;播百谷草木,开辟园、圃,发展农桑;制造舟楫、车、指南车,平治道路,方便交通;他的妻子嫘祖教民养蚕、抽丝和织锦,以制衣服;史称当时的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天文历法方面。司天的官的主要职责是观测天文,在那时特别重要,为农耕的指导者和自然的预测者。史载“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羲和推测太阳的运行,常仪推测月亮的运行,臾区除了记载星辰天象,预测风雨阴晴以外,还要看星光的昏明,流星,陨星,来推测是祥瑞还是变异;看云的色彩、形状,风的方向、猛缓,来断定什么事要发生。因古人认为天人相应,人做善事,天降吉祥;人做恶事,天降怪象,人有灾祸,因此要及时修正人的行为。除此以外,黄帝使大挠作甲子,以甲、乙等十天干、子、丑等十二地支、六十甲子循环来纪时、纪日、纪年,可连续不断,绵延永久;还有隶首作算数,定度量衡之制;容成作调历等。

文字方面。黄帝令擅长描摹绘画的史官仓颉搜集、整理文字。仓颉揣摩文字,废寝忘食,感动了神明,有凤凰衔来神书,仓颉朝夕研读,仰观日、月、星、辰之势,俯视山川脉络之象,旁观鸟兽鱼虫之迹,及草木器具之形,描摹绘写,历经数年,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遂成文字。成字那天,“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产生,真正是惊天地、泣鬼神,因为有文字后,“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汉字揭开了天地间的奥秘,使民族文化从此有了一个稳固的载体。

音律方面。古人非常重视音乐,用其善化民众,移风易俗,古帝王都以作乐为必要的大事。黄帝令乐官伶伦作律,伶伦在山谷中找到适合的竹管以作箫,吹它的声音作基本音,就是“黄钟之宫”,又制成长度不同的十二个管,应十二律,并以他听到的凤凰的鸣声来校正它们,后来又相应铸了十二个钟作乐音的标准。黄帝祭天于泰山时,亲自创作了第一支乐曲《清角》,人称天乐,曲调昂扬激荡,感天动地,流传后世。

医药方面。黄帝与岐伯诸人讨论医理,作内外经,有《素问》、《灵枢》等各种医书,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相传黄帝后来以功德隆重而得道升天,民皆仰望和赞颂。史载:“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管子》)、“黄帝治天下,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熟,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卑,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淮南子》)。

黄帝带头实践修之身而天人合一治世,依据大道的规律法则创立了符合大道规则的人间法律,给人们指明精神回归、淳德归道之路,使道德作为人们恪守不离的思想行为准则。当时社会,尊道是社会共同自然信守的共识,维系着仁治社会状态,人们的心灵和行为都充满着上善,通过修身能够直接与大道相感通,与神相感应,与人为善,慈爱万物。黄帝的丰功伟业和海纳百川的精神,使人们充份感受到人文始祖和中华民族祖根文化的魅力,和身为华夏儿女的骄傲和自豪。道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告诉人们要顺天意、重道德,自觉地追求真理和实践道义。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