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之我见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零七年四月二十六日】得法至今,有的同修在学法上还不能够精進。我想从常人这一层面谈谈对读书学习的看法,与同修探讨。

有一段时间,我在学法上很不精進,主要表现在:1、学法状态不好。静不下心,杂念多,烦躁,坐不住;发困,疲劳,精力不集中;消极,逃避,干杂事。2、学法效率不高。时间花了不少,却什么也没看進去,看过就忘,学法白学,一点效果也没有,走形式。3、害怕学法。知道法好,学法重要,却提不起兴趣,害怕学法,书多看两遍就没有新鲜感了,再学学不進去,更谈不上悟到大法高深的法理,各种人心都上来了,很迷惘。

为什么这么好的大法学不進去?为什么学法体会不到大法的神圣、美好?为什么精進的同修学法那么扎实,学法状态那么好,越学越爱学,越学越神奇?师父谈到那么多有关学法的事我认真对照了吗?找到症结的所在,又该如何解决呢?我陷入深思。

以下我从常人读书学习的角度,从一个侧面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读书学习,看的是一篇文章,看后要明白文章字面所表达的意思。文章又由段落、句子组成,最小的单位是字。人所看、所写的是字的“形”,念出来的是字的“音”,表达出来的是字的“意”。这就是字的“声、形、意”,它们构成字的一个整体。

先谈“形”。有的人看书看了半天,脑子里没有印象,要他写出来,他不是写不出来,就是写出来的都是错别字。看书印象不深刻,看过就忘,以至不知所云。所以看书时,脑子里要能反映出字的“形”(结构、书写),效果会更佳,每个字都進了脑子,每个字都显现在眼前,抹也抹不掉,这就已经学進去了。

再谈“声”。一个字、一句话,经嘴巴一念,耳朵就听到了,就象有人跟其说话一样,很自然、亲切的就接收了,特别是诗、词、曲,朗朗上口的就容易复述,印象必然深刻。常人有句话: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如果看书时,用心去念,用心去听,这“声”绝不会象吹耳边风。看来要达到“声”的效果,不光用口,还得用耳,才是有“心”。

关于字的“意”,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了。看书看了半天,不知所云,等于白学。字的“声”与“形”,最终还是为了表“意”。在通读文章的时候,就是要明白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理解,消化,吸收,也就达到了读书学习的目地。

读书学习时的状态不好,各种各样的不好的表现,集中体现就是不“静”。如果读书时脑子里很在意字的“声、形、意”,眼睛舍不得眨一下的看着“形”,嘴里一心不乱的念着“声”,再洗耳恭听着“声”,脑子里不敢有丝毫的杂念想着“意”,这五官齐上阵,外加头、身、四肢的配合,整个人自然而然的就静下来了,哪会有心思、有空余去表现别的什么,读书就静下来了。

做事讲究成效,读书学习也不例外,这就是它的“质”与“量”的问题。读书学习时,如果真正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一定能取得好效果。如果不是,则肯定是有需要抑止和消除的不好的东西在里面。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与保证,这是它的“量”。要真能做到“曲不离口,书不离手”的专业化成度,学习的问题就不是什么问题。

最后谈一下学习的“态度”。读常人的书,因为是浅白的一家之言,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漫不经心的快速跳读,这对于学习时要全身心溶入其中的大法,这种习惯成自然的、哪怕是细微的差别都是严重的干扰。如果同修们真正做到敬师敬法,珍惜大法中那金光闪闪、背后有着层层叠叠、无量无计的佛道神的每一个字,学法必将是一件殊胜、美妙的事。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