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文化】恪尽职守 遵循天理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二零零七年十月一日】程颢,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宋代理学家。他不仅在学术上有辉煌成就,在为学、为政与做人等方面都表现出高尚的道德风范,提出了“天者理也,天为万物之祖”,要遵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纲常。他还提出教育的目地在于培养圣人和使人明德:“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己。不至圣人而自己者,皆弃也。”

程颢幼年时期就开始习诵儒家经典,史称“幼有高识,非礼不动”。他把《诗经》、《尚书》、《大学》、《论语》等都背的烂熟,读起书来往往几天不出学馆门,思想清晰,学识丰富。他的弟弟程颐问他说:“哥,你怎么什么都知道?”程颢知道弟弟贪玩,就教育他说:“古人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书中的道理写的清清楚楚,你不读书,成天只知道玩,所以你就不知道。”程颐听了哥哥的话,惭愧的说:“哥,从今后我和你一起读书,再也不贪玩了。”程颐发愤读书,后来也成了名。

程颢20多岁中了进士,随后做了几任地方官,他爱民如子,重视教化。他常说:“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在自己办公的地方写上:“视民如伤”四个字,事事对照,体现了对人民的爱护之深。

例如他开始任山西晋城县令时,县境内沿河的不法之徒,专靠威胁索取来往船民的钱物来生活。若有不从,则聚众焚烧船只,抢劫风盛行。程颢立即派人将这伙人的首领们捕获归案,看他们是为生活所迫,就既往不咎,让他们以当纤夫为业。程颢又实施教化,使诸乡皆有校,闲暇时遇到儿童读书“还亲为句读”。由于治理有方,“晋邑几万室,几年之间,无强盗及斗殴者”。县内儒生越来越多,出现了人们互相谦让、互相敬爱、民风淳厚的局面。

由于程颢政绩突出,被朝廷任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宋神宗第一次召见程颢时,问他“何以为御史?”意思想考问一下他如何干好这个御史。程颢从容答道:“使臣拾遗补缺,裨赞朝廷,则可;使臣掇拾臣下短长,以沽直名,则不能。”意思是说:如让我对皇上拾遗补缺,看到朝政有什么失误能够补救,那我乐意干;假若使我专找臣下的毛病,告诉皇上,以换取名声,我则坚决不干。宋神宗听了这话,十分赞赏。

程颢在御史任上进言颇多,涉及内容包括为君、为政之道。他提出为君要“以至诚仁爱为本,未尝及功利”、要“明善恶、辨忠邪”。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要修养道德、有正见,才能不为流俗所惑,达到天下之治。他还提出: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他的见解很为宋神宗所赞同,史载,宋神宗每次看到程颢将退朝时,都嘱咐他说:“卿可常来求对,欲常相见。”程颢常给皇帝指出要遵天理,注意防止个人私欲的萌发,神宗皇帝拱手对他说:“当为卿戒之。”意为你这样劝我、提醒我,我当为此而经常警戒自己。

后来程颢因触怒权贵被罢归故里,回到洛阳专心从事讲学,史载“熙丰五年,先生(颢)日以读书讲学为事,性格温然和平,士大夫从游者盈门。自是身益退,位益卑,而名益高于天下”。他以身作则,讲道理很有感染力,他的学生朱光庭跟从程颢学习了三个月,回去后别人问对程先生的印象,他说:“我就如在春风中坐了三个月。”别人问什么意思?他说:“先生慈眉善目,待人一团和气,循循善诱,使人受益无穷,有如沐春风之感(‘如沐春风’成语典故即源于此)。”

程颢无论身在何处,总是保持心灵的那份宁静、淡泊和从容。他认为天道无处不在,写下了:“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他描绘了纯朴的自然之美和一尘不染的心境:“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遵循天道、追求光明、仁民爱物是程颢一生的写照,也是从古至今仁人志士的写照。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