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施忧天下 子孙贤良荫祖德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2005年8月28日】范仲淹,字希文。幼年时父亲就过世,家境贫寒,每日只吃一些咸菜粥。他勤奋刻苦读书,以天下人福祉为自己的责任。他经常自己吟诵道:“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尚未忧虑时就先忧虑;当天下人都得到安乐,才是读书人安乐的时刻。”

他曾经拜访一位相士,并请问:“我是否有机会当宰相?”算命的人说:“没有希望。”再问:“我是否有机会当名医?”相士惊讶的说:“为何之前所问的目标如此高远,而现在所问的却如此卑微呢?”范仲淹说:“只有宰相及名医才可以救济众人。”相士赞叹说:“你的心如此仁慈,是真正的宰相。”

范仲淹在寺院苦读时曾经发现地下埋有一窖金子,他没有取又埋了回去。后来,他当了宰相,曾告诉僧人取出金子来修葺寺院,没想到金子却不见了,只有一张纸条上面详细写着他历任官职的薪饷和收入,跟金子的数量与价值完全相同。

范仲淹考上进士之后,任秘阁校理。他精通六经,学生有疑问请教他,他都孜孜不倦的讲解。还将自己的俸禄来抚养四方游士。这些人有的来时潦倒穷困,考上功名之后便离开,一路飞黄腾达却对范仲淹不闻不问,他依然不后悔曾帮助过这些人。

范仲淹的个性非常喜好布施,对亲族中贫困的人,或对关系疏远但贤能的人,都会给予救济。他刚考上进士没多久,就想将来若有能力的话,一定要好好赡养整个族人,前二十年,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心愿。自从他坐镇边防一直到回朝廷当上宰相,日益富贵以后,就在乡里中买下几千亩良田,称为“义田”,用来赡养亲族中穷困的人,让人人有的吃、有的穿,如遇婚嫁、丧葬,另有补助。

他曾经向钱氏买了一座庭园,打算搬到那里定居。地理师说此地风水极好,必会接连不断有人做官,范仲淹听了却说:“既然如此,与其一家人独自显贵,还不如让江苏一带的读书人,都能来此受教育,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显贵了。”便将这个地方改为学堂。

范仲淹的次子纯仁也是一代名相。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时,曾命纯仁将俸禄五百斛麦子,用船载回苏州老家。船过丹阳,纯仁上岸见父亲的老友石曼卿,得知石家正处在“三丧未葬,二女未适”的困苦之中,遂将五百斛麦子赠石。石收麦子后,仍然愁容满面地说:“还不能解决问题啊!”纯仁又将载麦的船一并送给他。范仲淹闻知此事,很高兴,连连称赞儿子做得对。清朝乾隆帝南巡,三次到过天平山(范仲淹故居),并敕建“高义园”褒扬此事。

范仲淹乐善好施,但自奉甚俭,位居要津后,若无宾客登门,吃饭仅有一种荤菜,妻儿的衣食,仅能基本自足。他在广德军司理参军任满离职时,穷得只剩一匹马,最后只好卖马而回。后来,因经略边防有功,朝廷赏赐金银甚多,他却全部分给部下,自己未留分文。虽居高官,却“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范仲淹死的时候,穷得“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

范仲淹的四个儿子都做到公卿,个个能继父志,所以孙曾辈又再发达,代生贤良,历八百年(至清朝)而不衰!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