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戒恶人榜上有名者:汲取历史教训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2003年10月29日】[注:此文是针对在明慧网上曝光的那些迫害大法、迫害大法弟子的恶人所写,正告、劝戒其停止作恶,唤醒良知,免于淘汰。]

×××:

我们从国际互联网上看到了你的名字,因为你参与了迫害大法弟子。你将受到全世界大法弟子的谴责和正义审判,你的恶行导致的恶果将使你葬送前程,甚至殃及家人后代。但是,我们依然本着善念,劝你能理智的为自己的未来着想,真正了解了解法轮功到底是什么,立刻停止迫害,并挽回给大法和大法弟子造成的损失,弥补过错,在即将到来的“大法奇冤昭雪时”,给自己留条生路。

你知道吗?目前,法轮大法在世界60多个国家广为洪传,获得各国政府各项褒奖一千多项,许多国家成立了“明慧学校”,以真、善、忍的法理教育儿童,使他们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然而这样的高德大法却单单在我们中国受到了残酷的迫害。江泽民出于妒忌,利用权力和整部国家机器(其中也包括你),造谣栽赃,疯狂迫害。对法轮功学员实行“名誉上搞臭、经济上搞垮、肉体上消灭”的“群体灭绝式”的残酷镇压。

在这场“文革式”的民族浩劫中,你充当急先锋,借残害善良好人,敲诈勒索,升官发财,以所谓的“尽职”为由,助纣为虐,捞取政治资本。其实,你在充当江××践踏宪法、祸国殃民、发泄个人私愤运动中的炮灰和替罪羊。江×ד名誉上搞臭、经济上搞垮、肉体上消灭”和“打死白死,打死算自杀”的号令是你应遵循的法律吗?为什么要毁掉大法书籍?为什么关押、虐杀讲真象的大法弟子?就是江氏害怕人民知道大法真象,害怕人民知道法轮功好,害怕人民知道是江自己在造谣欺骗人民。江××为什么要下“密令”?就是害怕留下他迫害大法的证据,害怕大法平反时,人民找他清算血债。他是迫害法轮功的罪魁祸首。而你就不想给自己留条后路吗?

今天所有镇压法轮功的“功绩”,都是明天将要偿还血债的证据。如果你不思悔改,我们将把你的恶行在国际互联网上曝光,并让受害者亲朋好友和当地百姓都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向你讨还血债。

历史上,精忠报国的岳飞被奸臣秦桧所害。人们建庙塑像供养岳飞,而秦桧等三人的白铁铸像却永远跪在岳飞墓前,被后人唾弃,遗臭万年。留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诗句。

文革期间,迫害革命干部的凶手也曾无法无天,因“迫害有功”,提干、升级、奖励,可谓红极一时。当时,如果有人说杀人偿命,谁也不会相信。可文革刚过,便从上到下清算血债,凶手被拉赴云南秘密枪毙,名、权、利化为乌有,子孙后代被羞辱。(附:清算文革血债北京秘密枪决17公安警员)

目前,江泽民和610头目多人,已在海外多个国家被法轮功学员以“群体灭绝罪”起诉,不久他们就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真诚、善意和忍耐能够唤醒你的良知与善念,善待大法,挽回自己做过的错事,才是真正地为自己负责。

大法弟子 2003年10月

附:清算文革血债北京秘密枪决17公安警员

【明慧网2003年10月29日】编者按:我们转载这篇节选,是为了让那些迫害法轮功弟子的不法警察们知道,为当权者做打手绝没有好下场,迫害无辜者一定会受到天理的严厉惩罚。大法弟子遵循真善忍,绝不会以法律之外的暴力手段报复任何人,但迫害大法弟子的邪恶之徒绝对不会逃脱恶有恶报的下场。

一九七六年打倒四人帮以后,新上任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王震和前公安局长冯基平等人,为惨死在北京公安局的冤魂们讨回公道。

在追查之前,一九七七年五月十九日,军管的北京公安局局长刘传新赶紧自杀了。他太知道那些冤魂是不会放过他的。

但这次的内部清查,非常明确只是清查那些迫害过革命老干部的“三种人”,唐达献告诉我:北京公检法系统抓了十七个典型,都是手上有革命干部血迹的看守员或审讯员。对他们内部审讯并秘密枪决,王震和冯基平亲自去监场。

这十七个人被枪毙了,并没有经过公开的法律程序。只是“知法犯法、家法制裁”,也没有在社会上进行任何宣传。因为同样的冤情实在太多了,如果都去追溯法律责任,那么将可能动摇中共国家机器的根基。所以邓小平提出了“向前看”的原则,一笔带过。

据说北京公安系统的这次清理后,对被清理的这些人的家属只是宣布:因公殉职。可是劳改系统的干警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对他们震动很大。此后他们在看管政治犯时都会仔细考虑一番。这倒是对减少公安局内的肉刑和体罚起了一定的作用。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在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工作的军队干部调回部队的通知》,军管会时期留下的七百九十三名军队干部全部撤离北京市公安局。这次清理是在北京公安系统的军代表都已经回到军队去了以后进行的。那些手上有“革命老干部或干部子弟”鲜血的军人也没有因此逃脱惩罚。据说军队也按同样模式进行内部清理,把一批这种军人押解到云南秘密处决,也以“因公殉职”通知家属。(《孙维世之死》摘抄)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