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整洁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2003年1月6日】我向来爱整洁,修炼后知道更应该做好,保持大法弟子的形象。师父教导我们:“真修大法,唯此为大。”(《洪吟》中《得法》)此法理体现在我们修炼(也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对师父的法像,想到师父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慈悲的,他为救度众生付出那么多,用尽人类语言也难以表达。所以我们始终以十分崇敬之心去对待。几年来我们先后搬家几次,凡到一个新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恭恭正正地把师父法像挂好。有一次到同修家,看到师父的法像没放好,我们心里很难过,想到国内同修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师父法像,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好呢?于是我们即动手把师父法像挂起来。对大法书籍我们也是认真摆齐,周围不放其他杂物,保持大法的严肃性。对各种物品我们也尽力保持整齐干净。

周围同修也时常讲些赞许的话,说我到哪儿就会把那里搞整洁,让人觉得舒服。自己也认为做得不错。

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一户同修家,对我们触动很大。他们家有四个小孩子,最大的11岁,老二6岁多,最小的双胞胎4岁多,没请保姆,每天衣、食、玩、洗等的家务量可想而知,况且日夜的大法工作忙个没完,而家里能搞得那么好,那么整洁,使我们很惊叹。他们不但对师父法像恭正挂好,将大法书籍整洁上书架,而且各房室、各类用物都是那么整洁有序,就连厨房、储藏室、卫生间、洗衣房等容易脏乱的地方也整齐清洁。除了有部电脑的旁边放一叠正在用的资料外,所有桌面、床头不见一张纸一支笔;不仅墙面、地面清净,连门后、床上、椅上也看不到一件随意放的衣物。不仅大人衣物整齐入柜,连小孩衣物也有序入柜:分格专人使用,衣归衣,裤归裤,井井有条。而小件为了易找,几个小孩的用物分类放入几个抽屉内。我们随意拉出两个抽屉,一个放着整齐的小内衣,另一抽屉放着卷成球状的小袜,每人用一个角落。随意抽问,6岁多的姐姐和4岁多的小弟都能指明自己用物的位置。更使人想不到的是,孩子们有个习惯:晚上睡前都自己将脱下的衣服叠好,上衣在下,裤子袜子在上,归位放好,便于第二天起床按顺序穿着,又快又好。四个孩子的玩具不少,但外面看不到。原来是,大件玩具放入不用的婴儿睡床中,各种玩具玩完后拆散、分类放进玩具柜各个抽屉内。而外出时则用袋装玩具,回家归原位。无论何时我们到访,屋里始终整洁一致,这绝非搞突击能做出来的。

孩子的父母谈了这样的体会:师父要求大法弟子“怀大志而拘小节”。(《精進要旨》中《圣者》)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孩子有时会令人非常头痛,但是我们要善意,保持平和心态,加以严格要求。不要怕费时间,要耐心,从小孩懂事起就教育他们怎么做。先和孩子一起收拾,养成习惯,而后让他们自己做,哪怕一次只收了一件玩具也是成绩,要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起整洁和做事有头有尾的观念。从长远看,他们是很好的帮手,会为你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还体悟到:人这个空间一切物品的摆放和心性是对应的,和另外空间的物质也是相对应的。这个空间的整洁也可以使得另外空间的腐败物质无处藏身。

对比同修,我找到了自己隐藏很深的欢喜心,看到自己不是做得不错,而是离法的要求差距大。原先的我爱整洁,但还没有完全在法上认识,有时是用人的观念只看了问题的表面,而有时是看不惯脏乱才去收拾整理的。有一次去同修住处帮忙清理卫生,的确是不整洁,忙了老半天才整理完。同修感动地对我说“辛苦了!”当时我没领他的意,而是带着怨气说:“这哪像大法弟子住的地方呀!”由于没有在法上去与同修共同认识和提高,过后他们改变不大。有的同修把大法资料、真相光盘等与杂物堆放一起,几个月或上年也不做处理。有的同修只有一个孩子,有的还没有孩子或单身,有的还请了保姆,但家里还是没有4个孩子的同修家那么整洁。

师父还教诲我们:“千万不要一炼了功啥也不管了,邋邋遢遢的一天,脏兮兮的,这不行。从某一点上讲你在破坏大法的形像,是不是这样呀?”(《在瑞士法会上讲法》)整洁与否决不是小事,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站在法上去认识,站在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师父是那么的伟大、慈悲,而我们却在某些方面不够严肃、认真对待,这能行吗?对长期积压的大法资料要认真整理并充分利用,要珍惜大法弟子为救度世人的每一份付出与努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如果大家都能遵照师父教导,把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好,把家里搞整洁,这不也是在用言行在世间证实大法好吗?另外,一切物品都是有生命的,你对他不善,他就反过来干扰你:你把他乱丢乱放,你要用时就找不到他;衣物脏了不洗,就容易烂掉,只好费时花钱再买;你不爱护车子,关键时刻他就“罢驶”……凡此种种,他让你加倍付出时间、精力和经济。脏乱是惰性的突出表现,也是旧势力的安排,我们要全盘否定它,下大决心清除它!心性上去了,“整洁”也就做到了。

以上是个人所悟,如有不妥之处,请同修指正。

[修炼人之间的理性交流,通常只是个人当时修炼状态中的认识,善意交流,共同提高。]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