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杏林漫步偶得之一:从医德医风说开去

EMail 转发 打印 安装苹果智能手机明慧APP 安装安卓智能手机明慧APP
【明慧网2002年5月14日】行医是一个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它对医生自身的道德要求是很高的。古人云: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我国古代的大医学家不但医术高超,而且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医林佳话,为后人所称道。

如《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亡十毒。”这段记载反映出了为了“令民知所避就”,宁可自己“一日而遇亡十毒”的高尚医德。另据《神仙传》载,三国时期名医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要钱,只让痊愈后的病人给他栽一至五棵杏树,几年后杏树成林,他又让人们用粮食换取成熟的杏子,然后把粮食用于赈济贫民,这就是医学史上有名的“杏林佳话”。于是后人把“杏林”作为中医的别称。

唐代时期,医德理论得到了充实的发展,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的很多篇章中都阐述了医德的诸多问题。例如:他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讲的是人命关天,医生职业的崇高;“无欲无求”讲的是不为名利的品德;“精勤不倦”讲的是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尊重同道”讲的是虚心谦虚地处理同道关系。另外他还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专,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些医家先辈们的高尚医德,为当今的医务工作者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但反观今日,今天的这些医务工作者的医德医风恐怕要让医家先辈们大失所望了。他们不刻苦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都在互相搞人际关系;给病人看病要红包,给钱少了还不行,就报复,动完手术给你肚子里留一把剪刀。完全忘记了先辈对他们“精勤不倦”、“无欲无求”的谆谆教导。当然这也是社会整体道德下滑后反映在医学界的后果,可见无论是在社会的任何一个领域中道德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不讲医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记得曾见到一篇报导,说的是某某精神病院为协助公安人员逼迫法轮功学员放弃对“真、善、忍”的信仰,强行给他们注射破坏神经中枢的药物,剂量大得让人吃惊,致使法轮功学员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不醒。还有的医生给被公安乱棍打死的法轮功学员开假证明,说是突发心脏病。看后,不禁让人气愤,利用自己的专业之长竟做出这样的事情,不知道这些医生们是在救人还是在害人?且不说职业道德如何,就连做人的良心都没有了,难道他们真的视自己的良心为粪土吗?我想他们这样做无非是为了钱财,但要知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呀!还有北京知名的积水潭医院在“天安门自焚事件”中的拙劣表演,看后让人贻笑大方。护士在给严重烧伤的患者护理时竟没戴帽子,散着头发,医院竟给严重烧伤的患者全身裹起了绷带。作为一家知名医院,不会不知道这些起码的常识吧?严重烧伤的患者不应该全身裹起来,而且越裹越易溃烂,护士在给这样的患者护理时不仅要戴帽子,还要带口罩、手套,进行无菌操作,因为烧伤极易感染。这些荒唐可笑的错误在自行否定“自焚事件”真实性的同时也给我们引出一段思索:做为医院,宗旨是治病救人,还是配合坏人杀人放火?他们的医德何在?反之,如果医务工作者们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自律,那么是不是就不会在他们的协助下出现这样的人间悲剧?至少会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坏人也不会在医生假证据的“保护伞”下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由此可见,社会需要道德,各个领域需要道德,各个行业需要道德。其实李洪志先生在他的《转法轮》(P134)中提到:“人类社会各行业都是应该存在的,是人的心不正,而不在于干什么职业。过去有个说法,什么‘十商九奸’,这是常人讲的,我说那是人心的问题。”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古代大医学家有那么高超的医术,他们都是品德高尚的,因为古人云:“德正医高”,只有在“做好人”的基础上,才能“行好医”。写此文为了“致君医务者”,希望能“再使医风淳”。

(c) 1999-2025 明慧网版权所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